乌兰察布市自然条件
1、气候
乌兰察布市气候干燥,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,春秋季多风干旱,夏末秋初雨水较多,冬季寒冷。昼夜温差大,年平均气温4.7℃,年平均无霜期113天。全年降水量较少,年平均降水量369mm,年蒸发总量1962.1mm。常年主导风向夏季为西南风,冬季为西风、西北风,风速较大,年平均风速3.2m/s。
2、光能
乌兰察布市光能资源极为丰富,全市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在5500——6200MJ.m2,比同纬度的华北地区高出500——1500MJ.m2,是仅次于青藏高原的西北地区的另一个年总辐射高值区。光合有效辐射在乌兰察布市各地相当于太阳总辐射的49——50%。乌兰察布地区日照时数年平均在2775~3080小时,日平均日照时间为7.6—8.4小时。属全国高值区,十分有利于一季作物的高产。乌兰察布市年平均太阳能总量达1667Kw.h.m2,是全国最丰富的地区之一。平均最佳利用太阳能总量(大于等于10℃期问)为830KW.h.m2,也属全国最高值区域。
3、热量资源
热量资源通常用大于等于10℃积温、最热最冷月平均气温、无霜期、年极端最低气温等指标来衡量。乌兰察布地区大于等于10℃的积温为2228--3033℃,持续日数为190~221天,由南至北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递减。北部及大青山区是全市热量资源最少的区域,大于等于10℃积温为1615—2539℃,持续日数为105—145天,地理分布同大于等于10℃积温一样。无霜期平均在105--138天。最热月平均气温在17~21℃,最冷月平均气温在一16一一13℃。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,乌兰察布市热量资源明显少于华北的同纬度地区,仅多于青藏高原,是全国热量资源较少区域之一。
从农业利用热量资原分析,乌兰察布地区大于等于10℃积温大部分地区在3000℃以下,属一熟区。大青山区及以北地区,可种植喜凉作物和早熟喜温作物,南部可种喜凉作物及中熟喜温作物,凉城、丰镇可进行套种。
从牧业利用热量资源角度看,山区及近山区适宜喜凉牧草生长,其余大部分地区适宜喜温牧草的生长。但无霜期短,枯草期长,冬季严寒,家畜掉膘严重,越冬度春困难,宜发展肉用、肉奶兼用和肉毛兼用型家畜。
从林业利用热量资源角度看,海拔较高的大青山区适宜针叶林生长,丘陵地区适宜针阔混交林的生长,南部凉城县、丰镇市可种植温带果树。